安迪·格鲁夫在1996年出版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中强调,企业失败往往源于优柔寡断而非错误决策。回顾英特尔过去二十年的历程,这一观点极为契合。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竞争(AMD的威胁近年才浮现),英特尔逐渐陷入技术停滞。作为半导体史上最具创新力的公司之一,英特尔曾主导包括背面供电技术(BSPD,Back Side Power Delivery)在内的多项突破,但其近年决策迟缓导致市场地位松动。
2025年3月,曾成功带领多家半导体企业转型的陈立武(Lip-Bu Tan)出任英特尔CEO,四个月内迅速推动组织变革以消除“分析瘫痪”现象。然而,美国政界随即将其卷入地缘政治漩涡。2025年8月,参议员汤姆·科顿以“涉中国军方关联”为由公开质疑陈立武,特朗普更在社交媒体要求其立即辞职。陈立武通过致员工信及与白宫会谈明确立场,强调英特尔将专注于成为美国本土的尖端半导体制造领导者。
争议背后是有关美国政府是否应加大投资英特尔的深层讨论。支持者认为,确保美国在先进制程(如18A工艺节点)的竞争力至关重要,而反对者则担忧技术与资本的外流风险。尽管阴谋论猜测政客通过做空股票获利,但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平衡国家战略与企业的全球化属性。正如文章结论所言,美国或许需以结果为导向支持英特尔,但这一过程应避免损害企业声誉与行业生态。
(注:BSPD技术通过将芯片供电层与信号层分离,可显著提升性能与能效,被视为下一代芯片设计的关键创新。英特尔计划在18A制程率先实现该技术商用,领先台积电与三星等竞争对手约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