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PI D-PHY与C-PHY作为摄像头和显示系统的核心接口技术,近年通过持续创新拓展了在汽车、工业及XR等领域的应用。最新发布的《探索MIPI D-PHY与C-PHY技术的最新创新》白皮书揭示了其关键技术突破:

MIPI D-PHY的进化
自2009年推出以来,MIPI D-PHY的单通道速率已从2.5 Gbps提升至11 Gbps。v3.5版本引入非线性判决反馈均衡(DFE)和嵌入式时钟模式(ECM),后者通过128b/132b编码将时钟信号内嵌于数据流,不仅释放了专用时钟通道用于数据传输(带宽提升25%),还显著降低电磁干扰(EMI)。为应对先进制程的可靠性挑战,D-PHY采用交替低功耗(ALP)模式,通过复用高速电路实现0.95V低电压操作,支持长达4米的传输距离,同时大幅降低双向通信延迟。

MIPI C-PHY的架构突破
基于三线制通道的C-PHY在v3.0版本中引入18线态模式,将编码效率从2.28倍提升至3.55倍,达到24.84 Gbps单通道速率(短距离)。该模式通过定义5位编码符号(含极性、旋转、翻转属性),配合接收端多电平切片技术,在复杂信道中保持信号完整性。此外,改进的通道映射机制将转向代码嵌入符号突发尾部,显著加速通道反转,优化全双工性能。

跨领域应用前景
两种PHY标准均通过LVLP/ALP模式降低功耗,并支持扩频时钟以通过车规EMC测试。D-PHY的ECM模式与C-PHY的高密度编码,使其在车载多摄像头系统、8K医疗影像设备和轻量化XR头显中展现出独特优势,标志着MIPI联盟从移动终端向泛场景计算平台的战略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