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日本政府主导成立Rapidus时,半导体产业界反响两极。这家肩负「重振日本半导体雄风」使命的企业,在IBM技术加持下,计划2027年实现2纳米逻辑芯片量产,并着眼更先进制程。面对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的三巨头格局,这场硅主权的豪赌从一开始就充满地缘政治博弈色彩。

台积电的崛起史为Rapidus提供了镜鉴。1987年台积电成立时,飞利浦与台湾当局的资本联姻奠定代工王朝根基。随着全球PC出货量在1990年代实现5倍增长,台积电独有的纯晶圆代工模式完美承接晶圆厂建设需求。创办人张忠谋多次强调,台湾半导体霸业的核心在于人才稳定性、地理集聚带来的经验曲线效益,这种生态优势经过数十年沉淀形成竞争护城河。

Rapidus选择另辟蹊径:据SemiWiki爆料,其正以巨额定金提前锁定Arm、新思科技等IP供应商支持。这种颠覆传统授权费模式的「付费入场」策略,试图解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生态困境。目前其北海道试验线虽已取得2纳米GAA晶体管电性参数,但预估2026年2.5万片/月的产能尚不足台积电零头。日方承诺的1.7万亿日元补贴与丰田、索尼等企业的投资,能否支撑起预估需5万亿日元的总投入仍存疑。

更深层挑战来自半导体制造的特殊性。应用材料的总裁曾指出:「设备采购是最简单的部分,真正的壁垒是know-how和生态。」 Rapidus推出的单晶圆处理技术号称将制造周期缩短至15-50天,但其「设计-制造协同优化」理念能否带来差异化优势尚需验证。行业观察者指出,GlobalFoundries当年在14纳米节点的类似补贴策略最终因无法形成良性循环而转攻成熟制程,这段历史为日本实验敲响警钟。

当前半导体军备竞赛已进入生态体系之争。台积电透过每年百万片级产能自然吸引IP供应商主动适配,而Rapidus必须用真金白银购买生态入场券。这种模式虽能快速搭建技术框架,却难以复制张忠谋强调的「在地化学习效应」。随着3纳米以下制程研发成本呈指数级攀升,这家日本新秀的豪赌不仅关乎技术突破,更是对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的重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