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算力需求激增的推动下,以太网正在向1.6T时代迈进。作为底层技术的448G高性能SerDes(串行器/反串行器)成为了这场技术革命的核心。当前标准组织已全面启动相关规范制定流程——光互联论坛(OIF)的CEI-448G框架定义了信道特性与调制目标,而IEEE P802.3dj工作组正在将单通道速率提升至200G,这些都为支持人工智能、存储和云计算提供了关键物理层基础。

调制方案的选择尤为关键:PAM4因向后兼容性占据优势,但其对电路带宽的要求已接近工艺极限;PAM6虽能降低带宽需求,却引入了更复杂的DSP和更严格的噪声容限。新思科技与Samtec合作验证的12种信道拓扑表明,在包含串扰/抖动/噪声的现实场景中,不同调制技术的实际表现将深刻影响系统设计。例如,PAM6的36种符号转换需要比PAM4(16种转换)多125%的时序比较器,从而导致功耗增加20-30%。

产业应用方面,AI集群更倾向采用短距铜缆或共封装光学(CPO)架构,将信道损耗控制在20dB以内;传统网络则需面对长达30英寸PCB走线的挑战。新思科技通过分阶段开发策略,在OIF与IEEE标准制定的早期阶段即参与信道建模,其56Gbaud PAM6原型系统已展示出3.2Tbps/kg的能效比优化方案。据测算,2025年首批基于48V架构的448G交换芯片将实现商用化部署,最终推动AI GPU集群的Yottabyte级数据传输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