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Lam Research(泛林集团)公布的财报显示,其第二季度营收达到51.7亿美元,毛利率维持在50.3%,非公认会计准则每股收益(Non-GAAP EPS)为1.33美元,略超市场预期。然而,公司对下半年的展望却给行业敲响警钟——预计第三季度营收将持平于52亿美元±3亿美元区间,全年业绩增长势头明显放缓。更值得关注的是,管理层对2026年市场前景仍持模糊态度,这一信号与ASML(阿斯麦)近期发布的疲软预测形成呼应,暗示半导体设备行业可能进入增长停滞期。
从地域分布来看,中国市场的依赖度成为Lam的最大隐患。财报披露,中国大陆地区贡献了公司35%的营收,而美国本土市场仅占6%——这种6:1的悬殊比例直接揭示了美国在半导体制造竞赛中的结构性劣势。尽管美国政府通过《芯片法案》投入数十亿美元试图重振本土芯片产业,但当前数据显示这些举措尚未扭转供应链向亚洲倾斜的格局。与此同时,中美之间悬而未决的贸易争端,使得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设备厂商持续暴露在政策风险之中。
资本市场对此迅速作出反应。财报发布后Lam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下跌,这一动向折射出投资者对半导体设备板块的深层次担忧。分析指出,包括应用材料(AMAT)、科天(KLAC)在内的行业龙头均面临相似困境:尽管AI芯片需求高涨,但占设备采购主力的传统逻辑芯片、存储芯片产线建设却未见显著增长。三星与特斯拉的合作转向自主芯片研发等动态,进一步削弱了市场对设备采购持续扩张的预期。行业观察家警示,半导体设备股的近期上涨更多受AI概念驱动,与基本面脱节明显,当前约40-60倍的动态市盈率已透支未来增长空间,技术性回调在所难免。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行业分化在半导体产业链中尤为突出。虽然英伟达(NVIDIA)等AI芯片巨头业绩长虹,但设备厂商与晶圆代工厂(如台积电)之间的关联性正在减弱。一方面,先进制程(3nm/2nm)的资本开支门槛持续抬高,导致设备采购周期延长;另一方面,地缘政治导致的供应链区域化布局,使得设备供应商不得不承担更高的运营复杂性。在此背景下,分析师建议投资者短期内对设备板块保持谨慎,优先关注技术自主性强、客户多元化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