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行业迎来技术转折点——台积电最新A16制程的首发客户,不再是老搭档苹果,而是AI芯片霸主英伟达。据台湾工商时报报道,NVIDIA即将采用台积电1.6纳米级A16工艺打造下一代Feynman架构GPU,这不仅是台积电首次在尖端节点启用背面供电技术(backside power delivery),更预示着AI芯片正式超越手机SoC,成为半导体工艺创新的主战场。

为何AI芯片需要如此激进的工艺突破?A16的杀手锏在于将GAA(全环绕栅极)晶体管与背面供电同时落地。前者通过立体结构实现更精准的电流控制,后者则将供电线路转移到晶圆背面,释放正面90%以上的布线资源。对于算力怪兽级AI芯片来说,这意味着可塞入更多AI核心、扩大缓存容量,甚至轻松集成HBM存储。台积电官方数据显示,相比N2基础工艺,A16性能提升8-10%,功耗降低15-20%,芯片逻辑密度也增加7-10%。

更值得关注的是商业战略层面的博弈。AMD下一代MI400加速器仍选择传统2nm工艺,英特尔18A工艺计划在同期推出类似背面供电方案。英伟达此次直取A16,不仅跳过N2环节,更可能提前对手整整一代制程窗口。尽管A16的晶圆代工成本或突破3万美元(约合币20万元),但对于单价数万美元的AI GPU而言,这将转化为难以复制的性能护城河。正如行业分析师所言:'当竞争对手还在优化晶体管结构时,NVIDIA已经在重新定义芯片供电范式。'

这场工艺革命的影响远超技术本身。Feynman GPU的成功量产,或将倒逼整个半导体产业加速转向背面供电。AMD、英特尔等厂商若不能及时跟进,可能在AI芯片竞赛中错失关键赛点。而台积电也借此向英特尔18A工艺发起狙击——通过提前验证A16的成熟度,巩固其在先进制程的领导地位。可以预见,当2028年Feynman架构GPU面世时,市面上的AI芯片将迎来真正的代际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