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OMPUTEX 2025的舞台背后,存储控制器巨头慧荣科技CEO Wallace C. Kou向Tom's Hardware揭开了SSD产业未来十年的发展图景。这家掌控全球30%消费级SSD控制器市场的企业,正在下一盘横跨端侧到云端的生态棋局。

消费级PCIe 6.0为何迟到?
当被问及消费级PCIe 6.0 SSD的落地时间,Kou直言不讳:「2030年前难见曙光」。这背后是OEM厂商的集体冷淡——AMD/Intel芯片组支持缺位,PC厂商对性能跃进兴致寥寥。但企业级市场却暗流涌动:慧荣已启动4nm制程PCIe 6.0控制器研发,目标2026-2027年与NVIDIA Rubin平台同步落地。

AI存储大战烽烟再起
面对NVIDIA提出的1亿IOPS存储需求,Kou承认现阶段传统NAND技术面临瓶颈。Kioxia的XL-NAND虽将速度提升3倍,仍难满足AI训练的海量数据吞吐需求。「这是个需要颠覆性介质的赛道」,Kou透露慧荣正与NVIDIA深度合作Boost存储项目,试图通过直连GPU的架构革新突破性能桎梏。

中国制造的新机会
在关税阴影下,Kou却看到中国市场的独特机遇:长江存储等本土NAND厂商正借助慧荣控制器加速导入OEM体系。联想已100%采用搭载慧荣方案的Union Memory产品,显示出「去美系供应链」趋势下的替代空间。同时,采用三星5nm工艺的降本方案正在规划,有望进一步撬动价格敏感的消费市场。

当被问及为何「不惧大厂自研」,Kou展示出技术自信:「我们的NANDExtend纠错技术可适配任意NAND颗粒」。这种生态中立性使慧荣成为Kingston等模组厂的「万能钥匙」,即便三星/SK海力士这些存储巨头,也在特定产品线采购其控制器方案。或许,正是这种「不做存储却定义存储」的独特定位,让慧荣在巨头夹缝中走出差异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