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JEDEC发布DDR5标准五年后,这一内存技术仍在不断突破极限。尽管早有传言称DDR6即将到来,但业内消息指出,消费级平台的DDR6最早也要等到2029年。当下,DRAM巨头们的目光正聚焦于如何榨干DDR5的最后一丝潜力。
制程技术是DRAM进化的核心驱动力。三星的14nm EUV工艺曾在2021年率先实现24Gb芯片量产,如今美光与SK海力士的1γ(1-gamma)制程已进入出货阶段。值得关注的是,三星12.5nm的D1β工艺虽参数占优,但在下一代1γ节点布局上已显滞后,这场纳米级竞赛或影响未来三年市场份额划分。
速度方面,JEDEC新规已将DDR5官方支持提升至8800 MT/s,而实际战场更为激进。美光1γ工艺打造的9200 MT/s芯片即将量产,配合英特尔Arrow Lake-S Refresh平台,消费级市场今年底就有望迎来DDR5-10,000内存条。AMD阵营也不甘示弱,计划通过Granite Ridge Refresh实现CL26@6400MT/s的极致低延迟,将绝对延迟压缩至8ns。
容量进化同样惊人。1γ工艺催生的32Gb芯片让单条128GB内存成为现实,而2027年问世的1δ(1-delta)制程可能带来48Gb芯片。对于数据中心,MRDIMM技术正掀起带宽革命——第二代MRDIMM支持12,800 MT/s,搭配AMD EPYC Venice平台可实现单CPU 1.6TB/s的恐怖带宽,直接将内存性能带入TB时代。
业界评论指出,DDR5的『长寿』源于其惊人的设计余量。当MRDIMM通过复用技术实现17,600 MT/s等效速率,当CUDIMM时钟驱动芯片解决高频稳定性难题,DDR5完全有能力再战五年。这场延迟的DDR6「空窗期」,或许正是内存行业最具创新活力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