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2025年9月,半导体巨头英特尔迈出了关键两步:任命服务公司二十余年的Srini Iyengar执掌中央工程集团,同时与AI芯片霸主英伟达达成多年合作协议。这两记重拳,标志着帕特·基辛格提出的IDM 2.0战略正加速落地。

自亚马逊AWS定制版Xeon处理器之后,英特尔的定制业务长期沉寂。此次合作的特殊性在于:定制程度从过去的频率调整、内存带宽优化,转向更深层的架构调整。尽管具体细节未公开,但业内人士分析,为满足英伟达AI平台需求,可能会涉及核心数重构、专属加速单元集成等深度定制。

这一合作被视作英特尔的「正名之战」。在台积电制程领先、AMD紧追不舍的当下,整合先进封装(EMIB/Foveros)与芯片设计能力,或是其差异化突围的关键。资深分析师指出,若英特尔能证明其在18A工艺上实现x86架构与第三方IP(如HBM3e)的高效整合,将重塑代工市场格局。

然而挑战同样严峻。相比博通、世芯等老牌设计服务商,英特尔在Arm/RISC-V生态经验不足,且传统高产量模式面临定制业务灵活性的考验。不过,与英伟达的携手已释放积极信号:当AI需求推动定制化走向主流,半导体巨头的角色重构已然开始。

这场芯片界的「双人舞」背后,折射出更深刻的行业变局——从特斯拉自研Dojo到微软开发AI加速卡,终端巨头的定制化浪潮正在改写半导体价值链。英特尔能否借此实现foundry业务的逆袭?或许,定制芯片市场的下一局胜负,就藏在今日这些「非标」订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