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半导体产业大跃进式发展背后暗藏危机。数十个投资超百亿美元的芯片制造项目相继烂尾,形成了触目惊心的「僵尸工厂」群像。从武汉弘芯、福建晋华,到清华紫光的千亿级存储项目,这些曾轰动业界的产业园如今杂草丛生,成为中国芯征途上的警示碑。

「PPT造芯」的魔幻现实

2017年,武汉弘芯打着「突破7nm」旗号高调登场,号称投资千亿引进ASML光刻机。然而不到三年,这座对标台积电的超级工厂就被曝资金链断裂,90亿国有资产打水漂。项目停摆后更上演荒诞一幕——为充门面借来的大陆唯一EUV光刻机,未拆封就被抵押给银行。类似闹剧在江苏淮安、四川绵阳等地不断重演,某地方政府甚至为半导体产业园配备高尔夫球场,荒诞程度令人咋舌。

技术断供下的生死劫

福建晋华的遭遇更具时代印记。这家曾被寄予厚望的DRAM厂商,因美方「实体清单」制裁瞬间休克。其斥资56亿美元建成的晶圆产线,因无法获得关键设备沦为摆设。更讽刺的是,为避开美系技术,某存储厂商试图用65nm光刻机制造14nm芯片,结果良率惨不忍睹。与此同时,GlobalFoundries成都工厂空置五年才被接盘,成为外资撤离中国半导体市场的缩影。

反思与破局

行业分析师指出,地方政府的盲目招商与「弯道超车」思维是重要诱因。某些项目既无技术积累,也不具备商业可行性,仅靠政策背书就仓促上马。当热钱退潮、技术壁垒高企时,裸泳者自然现形。如今,随着美国出口管制升级,中国半导体产业正从「大干快上」转向「精耕细作」,这场阵痛或将成为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