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半导体产业自主化。据《南华早报》报道,中国已正式要求国有企业数据中心将半数以上芯片采购转向国内供应商,这一政策从上海扩展到全国,标志着中美科技博弈进入新阶段。
美国政府近年来对英伟达、AMD等企业实施芯片出口限制,仅允许销售「阉割版」产品,甚至抽成15%。外资芯片的获取壁垒,让中国企业不得不转向国产替代。有趣的是,报道提及走私活动增加,侧面印证了市场需求与政策压力的矛盾。
以英伟达H20 GPU为例,其被中国官方质疑存在安全隐患。华为昇腾芯片虽能完成AI推理任务,但在训练环节与国际顶尖产品仍存在代差。更棘手的是,国产GPU缺乏类似CUDA的软件生态支持,这可能导致AI研发效率大幅降低。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自主替代」短期内或影响中国AI技术发展速度。就像元乘象Chat(DeepSeek R2)因改用华为芯片遭遇延期,折射出硬件迭代的阵痛。但长期来看,这场被迫的「技术断奶」,或许正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实现突破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