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遏制AI技术流向中国的问题上,美国政府再放“大招”。伊利诺伊州民主党众议员、物理学家比尔·福斯特(Bill Foster)近日提出一项新法案,要求以英伟达为首的AI芯片制造商在产品中内建地理位置追踪系统。据路透社报道,该系统将利用现有技术,实时上报芯片所在的国家级区域。消息人士透露,谷歌母公司Alphabet已在其自研Tensor AI芯片中采用了类似技术,以防止数据中心遭遇盗窃或安全漏洞。

自2022年以来,白宫两届政府持续对华实施尖端AI芯片出口禁令,试图通过技术封锁维持美国在AI领域的霸主地位。然而,这一战略屡遭质疑。前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曾直言“禁令形同虚设”——中国企业不仅成功走私H100等先进芯片,开发出顶尖大模型的深度求索公司更被指利用走私芯片训练AI。美国参议院更揭露,负责出口管制的工业和安全局(BIS)长期依赖企业自愿合规,监管资源严重匮乏。

福斯特的提案要求AI芯片在联网时向安全服务器发送定位信号,通过时间差推算大致位置。技术专家认为,这位哈佛物理博士出身的议员提出的方案具备可行性。然而,更大的争议在于其更进一步的主张:若芯片检测到缺乏合法出口许可,将自动停止运行。尽管福斯特表示“可与芯片厂商深入探讨实施方案”,但技术人员指出该功能在工程层面挑战巨大。

这项可能改写半导体行业规则的法案已获两党初步支持,但强制植入追踪技术的提议引发了隐私担忧。有评论警告,此举可能为芯片级定位追踪与远程锁机打开“潘多拉魔盒”,不仅威胁各国数字主权,更可能加速全球科技供应链的“去美国化”。

(笔者注:当芯片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棋子,技术中立性原则遭遇严峻考验。如何在国家安全与产业全球化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是整个半导体行业必须面对的“生死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