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划时代的监管政策正在重塑中国互联网生态。9月2日,微信、抖音、微博等国民级应用集体发布公告,宣布依据国家网信办新规,所有AI生成内容必须明确标注『人工智能生成』标识。从算法生成的短视频到智能写作的博文,任何试图模糊人机界限的内容都将面临强制下架。

这并非简单的技术标注——元数据埋点和爬虫标识双管齐下。根据《南华早报》披露,平台不仅要为用户提供显眼的水印提示,还需在后台嵌入特殊元数据。这不仅让普通用户能一眼识破AI伪装,更通过技术手段让网络爬虫自动识别虚实内容,从根源杜绝深度伪造的传播链。

网信办特别强调对『网络水军』的精准打击。『有偿使用AI操纵舆论将面临未公开的严厉处罚』,此举直指职业化造假的灰色产业链。有趣的是,政策实施首日,已有网友在微博晒出『AI标注』新功能,戏称『以后朋友圈P图得先挂免责声明』。

在全球层面,这波监管浪潮正形成多米诺效应。就在中国新规落地前一周,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提出在HTTP协议中新增AI内容标识字段,谷歌Pixel 10手机相机则内建C2PA防伪凭证。科技评论员指出:『当东方监管铁腕遇上西方技术自治,这场AI伦理攻防战才刚刚开始』。

值得玩味的是,政策评论区涌现大量『人间清醒』派网友:『建议增加【纯手工打造】认证标签,这年头真实反而成了稀缺品』。当算法生成的内容铺天盖地,或许真该为人类创造力保留最后一块认证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