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CAC)对英伟达H20 GPU发起了安全审查,质疑这款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人工智能芯片可能存在数据泄露风险或隐藏追踪功能。这一动作被业内视为中美科技交锋的最新注脚。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政府此前提议要求出口受限的AI加速器(如H100)内置位置追踪模块,以监控对华技术输出。尽管H20作为2023年出口规则的「缩水版」产品,理论上并不包含此类功能,但中国监管部门仍担忧其底层设计可能留有安全隐患。今年4月美国短暂叫停H20出口时,就已埋下信任裂痕的种子。

分析人士指出,这场审查背后暗含国产替代的深层考量。随着寒武纪、壁仞科技和华为昇腾等本土企业崛起,中国政府更倾向于推动国内AI生态建设。高盛分析师Tilly Zhang认为,北京对国产芯片的信心已显著增强,但短期内仍难摆脱对外依赖——多数企业的CUDA软件生态如同「数字枷锁」,使英伟达在关键领域难以替代。

有趣的是,86Research分析师查理·柴将此次事件解读为「象征性反击」。他认为,在H20供应本就因美国政策摇摆不定的背景下,中方此举更多是回应美方技术封锁的姿态,而非实质性打压。毕竟,中国数据中心每年仍需进口数十亿美元的AI加速器,全面禁售将导致两败俱伤。

历史总在重演。2023年美光科技因「安全审查」痛失中国市场,英特尔也曾面临类似指控。如今英伟达的遭遇,不过是技术冷战中的又一场战术试探。当算力成为数字时代的石油,芯片不仅是商业筹码,更承载着国家竞争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