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围绕SSD(固态硬盘)异常故障的‘甩锅大战’迎来戏剧性反转。早前用户反映微软Windows 11八月更新后突发SSD‘隐身’问题——大量文件传输后硬盘竟神秘消失,连重启也无法恢复。微软与群联(全球最大SSD主控厂商之一)最初各执一词:微软坚称补丁‘无辜’,群联经过4500小时测试后甚至暗示‘过热导致’。
然而,来自中国台湾社区PCDIY!的最新调查为事件带来了新视角。该社群管理员披露,经群联工程师核实,故障SSD均搭载未公开的工程版固件。这类固件通常仅供内部测试,随着主控芯片流入供应链时理应由厂商刷新为正式版。但部分设备可能因供应链环节疏漏,导致‘测试代码’混入消费级产品,最终与Windows更新产生兼容性冲突。
评论:从‘过热论’到‘固件背锅’,这场技术罗生门暴露了SSD产业灰色地带——主控芯片商、品牌厂商与操作系统开发者的责任边界模糊。建议用户遭遇类似问题时,首先检查固件版本并及时更新,切记备份重要数据。
微软与群联虽已澄清,但该事件给行业敲响警钟:在追求产品快速迭代的同时,如何在芯片测试、固件分发环节建立更严格的品控体系,或是避免‘消失的SSD’重演的关键。